中医文化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:“人参伤人无过,大黄救人无功。”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对养生之物存在的偏见。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,那些声名远扬、备受推崇的滋养之物,似乎更有利于养生。然而,这其实是一个误区。中医文化所倡导的是“阴平阳秘”,即阴阳的平衡状态。因此,“补其不足,损其有余”才是养生的最佳策略。
由此可见,即便某种养生之物再好,也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。相反,有些人用看似不起眼的“无名之辈”来养生,效果却远胜于“参、芝”等名贵之物。比如有一种东西,它随处可见,却常常被人忽视,甚至无人将其当回事。然而,它在养生方面却有着独特的功效,能够安神助眠,祛除体内外的风湿,包括关节风湿、皮肤间的风湿,还能治疗恶疮顽癣,缓解冬月冻手脚的症状。
这种神奇的东西就是松针。通常,我们会选用油松、马尾松或者云南松等松树的针状叶片作为松针。在自古以来的本草类著作中,均以“松针”为正名,它几乎没有其他别名。不像其他一些养生之物,别名众多,甚至存在重名现象,让人容易混淆。
早在汉末时期的巨著《别录》中,就明确记载了松针“主风湿痹、疮气,生毛发,安五脏,延年”的功效,初步确定了松针的养生范围。后来的《日华子本草》又增添了“灸詈冻疮,风湿疮佳”的言论,说明松针不仅可以祛除内在关节的风湿之气,还能祛除外在皮肤上的风湿之气。
《本草纲目》中提到松针“主风痛脚痹”,这与孙思邈在《千金方》中提出的“主脚弱十二风,痹不能行”相呼应。而在《本草蒙筌》中,则说松针能避免瘟邪之气,原文是“悬挂辟疫气灵”。
总之,在明清以前的中医文化学者眼中,大多看重松针祛风湿的功效。经过近代的发展,人们发现松针还具有良好的安神之功,并在现代著作中将其归到“安神之物”的品类。例如,《中草药学》中就说它“安神、益气、祛风湿”,适合心脾两虚、心中惊悸且睡眠不好的人。
大家普遍关心的并非松针有多少益处,而是它在实际养生中该如何使用。根据在实际中的搭配方式以及应用的具体方面,松针的养生用法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。
一、安心神
松针走心、脾两条经络,具有益气安神的养生功效,适合心脾气虚、心神不宁的人。这类人的特点是心悸,睡眠质量不佳,且容易疲倦劳累。在实际应用中,可以单用松针30至60克,用来煮水喝。
二、祛内在关节之风湿
松针的特点是苦燥温通、通痹。如果风湿之邪阻于经络,导致骨节疼痛,可以单用松针养生,也可以将松针与鸡血藤、虎杖一起煮水喝。
孙思邈的《千金方》中还记载了一个用松针酿酒的方法,只是现在酿酒不太方便。不过,我们可以采用孙思邈提出的另一个方法,即用松针捣汁后加入三倍的酒,密封浸泡七天,每日小酌,可起到养生祛关节风湿的作用。
三、祛皮肤的风湿顽癣
松针的另一个特点是能作用于皮肤,起到祛风、燥湿的作用,正如《别录》中提到“主风湿疮”,适合因风邪、湿邪而导致的皮肤癣、疹、痒等亚健康状态。
如果只是普通的皮肤瘙痒、起疹,可用新鲜的松针煮汤熏洗。而如果是顽癣,则需要采用以毒攻毒的方法,将轻粉、樟脑与炒黑的松针混合使用。如果皮肤潮湿,可直接将药粉干掺在患处;如果皮肤干燥,则混合油之后搽涂;如果瘙痒难耐,还可再加米醋。
除此之外,如果经常在严寒的冬季冻手冻脚,可用炒黑的松针、麻油以及以毒攻毒的轻粉、樟脑搭配使用,用于预防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这个方法以及上述除顽癣的方法都牵扯到有毒之物,必须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。
松针虽然是松树的针状叶片,但在养生时也不能过量使用。一般来说,以9至15克为宜。另外,松针虽然全年都可以采集,但以腊月采集的为佳,且表面光滑、呈灰暗绿色、质地松脆的松针品质更优。
松树是常见的植物,松针也极易获取,可以说是随处可见。养生本就是用身边之物,或者通过合理的饮食等方法来调节自身。我们切莫过度“跟风”,盲目追求名贵之物。或许,更适合你养生的东西就在你身边不远处,就像这看似不起眼的松针。
51配资网-炒股10倍杠杆合法吗-配资网首页官网-股票配资资讯第一门户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